iT邦幫忙

co-working space相關文章
共有 30 則文章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30

技術 [結] 持續初心,建立起台灣的資訊聚落

上一個世代 CWS 的代表是 WeWork,但現實也已經證明以服務為主的 CWS 是沒有靈魂也容易被取代的模式。我相信下一個世代的 CWS 是以產業主題為主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29

技術 [產業] 追求回饋與成就

實事求是 資訊是各行各業的最佳配角,幾乎所有產業都會有應用端的需求,而好想工作室就是著重在應用層,我們可以很順利的進場各種產業。不管是新的應用研發、傳統數位流程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28

技術 [產業] 人力積木組合

共同的屋頂 以現況來說,我們並不會需要在外面尋找案子,都會是需求直接找上門,會接的案子也都不會是一般的 case,因為好想工作室並不是一個資訊外包公司,我們鮮少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27

技術 [產業] 組建資訊團隊

傳產組建資訊團隊的困難 雖然好想工作室已經有許多幫助傳產做數位化轉型的關係模式,不過數位系統若要能夠長久的穩定發展,企業勢必還是要組建自己的技術團隊,但傳產企業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26

技術 [產業] 產業對接的關係種類

好想工作室對一個公司有許多種合作關係,從最無相依性的顧問關係,到關係最密切的團隊代管關係,甚至會在不同的時間點採不同的關係模式,不同的合作關係都能再重疊與衍伸,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25

技術 [產業] 產業對接策略

傳產數位轉型的合作問題 台灣的傳產和中小型公司對於資訊總是又愛又恨,愛的是要轉型、升級都離不開他,恨的是公司從頭到尾可能都沒有人懂得資訊,更不用說如何設計、導入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24

技術 [產業] 南北資訊人才失衡

資訊環境的不友善 南北是確實存在資訊落差的,無論是職缺需求端,還是人才供給端都是,大量的資訊人才往北飄移,大量的資訊產業也都到台北去爭取資源。縱使有南科、砂崙,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23

技術 [社群] 與外地社群串連

行萬里路 前幾篇有提到要做個友善社群的空間,這部分指的是在同一個區域內,應用空間資源去換取社群扎根,對於區域外的社群,空間的連結效應就會相對弱許多,這樣的模式就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22

技術 [社群] 延伸連結

持續在線上互動 當學員在好想工作室待滿六個月後,就會陸續從培育營隊離開,踏上各自的前程,為自己下一個目標努力,但這並不意味著彼此關係的結束,反而是轉變成了另一種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21

技術 [社群] 友善社群空間

曾經有許多同業請益說也想要經營主題空間,但因為自己不是該主題領域的專長,無法延伸到培育這塊,那麼要如何才能凝聚主題?我給的答案是成為友善社群的空間,若自己無法營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20

技術 [社群] 持續性才是重要的

GDG 的社群經營方針 好想工作室是 Google Developer Group Tainan(以下簡稱 GDG Tainan)的台南在地據點,這個計劃是鼓勵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19

技術 [社群] 製作小舞台

內建資源 社群經營者最頭痛的兩個東西,就是台上的分享者和台下的聽眾,每次都會需要煩惱找誰來分享,社群內的輪流推坑,推來推去可能也都只有固定幾個願意分享,社群外的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18

技術 [社群] 成為社群

貧瘠之地 台南的資訊軟體產業是相對貧瘠的(南科、砂崙我們定義為科技產業),許多資訊人若想要有個比較好的發展,大都會選擇往北部走,連帶的會把在地累積的資源一起帶走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17

技術 [培育] 走的好的條件

提升自己的實力與讓別人知道,這兩件事缺一不可 在培育的尾聲我會告誡學員,未來如果想要在這個產業走的好,那麼會需要做好兩件事情,第一件事是要提升自己的實力,第二件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16

技術 [培育] 戰場上的學習

培育的目的不同,培育的方式就不同 好想工作室培育的目的也一般培育機構的培育目的不同,一般機構培育的目標就是希望學員能找到工作,以此為目標,但好想工作室的目標是成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15

技術 [培育] Mentor 制度

之所以是 mentor 好想工作室的 mentor 與一般的培育機構的導師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,好想工作室的 mentor 不是一個職位,不是一個付薪水而去做這件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14

技術 [培育] 價值觀的養成

從根本形塑 好想工作室能夠培養出好品質的工程師,主要不在於教他們技術,而是從根本形塑一個人的價值觀。技術容易學,好的習觀培養難,而壞的習慣只要一沾上,就很難再翻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13

技術 [培育] 培育營隊的模式

確認彼此都是認真的 好想工作室的培育與坊間的培育有很大的不同,不收任何費用,但需要學員拿出背水一戰的態度來面對,因為所有投入這塊的資源都是許多人無償付出的,所以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12

技術 [培育] 培養好品質的工程師

接下來會花些篇幅來聊聊好想工作室的培育,培育是經營主題空間不可或缺的一環,也是因為好想工作室能夠源源不絕的創造好品質工程師,所以空間才能屹立不搖。 好品質的定義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11

技術 [空間] 不著痕跡的製造機會

讓主動交流自然發生 千萬不要單純為了交流而舉辦活動,在沒有鏈結之前的活動,都會是尷尬生疏的,效應也不大,最有效的方式是平常生活下不著痕跡地推動,被動交流和主動交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10

技術 [空間] 重視進駐者的生活

有人說,工作歸工作,生活歸生活,兩者盡可能不要參雜在一起,但這僅限於公司上班族,只要經歷過創業、遠距工作、自由接案的人肯定都會了解,這兩者是不可能分開的。當你所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9

技術 [空間] 強鏈結

空間內人與人之間的鏈結關係深深影響著整體氛圍的發展,若彼此關係是那種上班同事下班不認識,再多的活動與交流也僅是表象,這種關係鏈結很脆弱,難有彼此同理和分享給予。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8

技術 [空間] 生態的多樣性

空間可視為一個產業生態,生態又分為水平生態和垂直生態,水平生態指的是產業主題橫向擴散的領域,垂直生態指的是產業人才各種不同階段的生活樣態。 以一項領域為根基,以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7

技術 [空間] 空間的自我管理

持續修正的管理方針 最好的管理就是不管理,但其實不是不管理,而是用文化和環境來管理,好想工作室大部分是彼此間的尊重與同理,當然我們也有些明文的空間規定,但其實很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6

技術 [空間] 收支平衡的選擇

該花什麼、該收什麼,都是抉擇 開源節流是一個淺顯的道理,但什麼該花費、什麼不該花費,什麼該收費、什麼不該收費都是學問,至今我也還沒有能好好掌握,我的原則是,只要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5

技術 [總論] 空間延伸的主軸 - 下

主題對內叫做社群串連、主題對外叫做產業輸出 社群 當我們有一個場域和一票主題人口群,接下來就是要靠社群來做自然流量的擴展,社群泛指在主題產業內的任何外部連結,包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4

技術 [總論] 空間延伸的主軸 - 上

主題發展的四個重要模式:空間、培育、社群、產業 若是以主題作為空間發展的基調,那麼所謂的「經營空間」就不單單只是經營「空間」,主題在空間內會有許多延伸的行為模式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3

技術 [總論] 空間只是載體,人才是核心,但人要如何來?

人很重要,但不是所有人都很重要 要做好 CWS 其實就只要做好一件事,就是把空間塞滿有效的人,空間只是人的載體,只要感受舒服即可,重點都在人身上,所以若遇到任何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2

技術 [總論] 最成功的樣貌

你覺得 CWS 經營到最成功是什麼樣子? 「你覺得 CWS 經營到最成功是什麼樣子?」曾經有位同業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,是進駐座位每個都滿載?是活動場次一個接一個...

鐵人賽 自我挑戰組 DAY 1

技術 [總論] 我所定義的 Co-working Space

每個人對於 Co-working Space (之後文內簡稱 CWS) 的定義其實都不一樣,經營者和進駐者所追求的也不一樣,我在這個領域的耕耘也接近 10 年,...